1. 跳轉至内容
  2. 跳轉至主選單
  3. 跳轉到更多DW網站

應對西方競爭 中國力推數十年最大機構改革

2023年3月8日

中國公佈了一份中央機構全面改革方案,著眼於金融、科技和數據領域的調整。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、西方競爭加劇之際,該方案表明了習近平哪些執政目標?

https://p.dw.com/p/4ONMV
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部分職責,將交給新成立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。
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部分職責,將交給新成立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。圖片來源: Koki Kataoka/Yomiuri Shimbun/AP/picture alliance

(德國之聲中文網)中國國務院週二(3月7日)發佈了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》,在13項具體改革要點之中,以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、國家數據局及重組科技部最受關注。

中國官媒新華社指出,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及外部遏止打壓,中方必須「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,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,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。」

《華爾街日報》7日分析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化了對共產黨的控制之後,正試圖透過全面改革官僚機構,提升其國家科技和金融實力,以因應與西方日益加劇的競爭關係。

彭博社也指出,中國選在此時大力推動機構改革,是為因應美國對其與日俱增的出口管制、制裁和其他懲罰性措施,尤其是在半導體及人工智慧領域,美方近年致力於阻止中國獲得有望提升經濟和軍事發展的技術。

此外,中國還面臨著一系列的國內經濟挑戰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強調,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行業的困境,是金融穩定的主要威脅。

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在「兩會」上發表演說,強調金融穩定的重要性。
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在「兩會」上發表演說,強調金融穩定的重要性。圖片來源: Ju Peng/AP/picture alliance

金融機構改組

改革的主要亮點之一,是建立一個規模龐大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,該機構將「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」,同時接管中國人民銀行(即中國央行)的日常監管及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,加強對近60萬億美元金融系統的監督。

此舉標誌著中國政府十年來推動金融監管機構合併的最新進展,也是繼早前銀行和保險監管機構合併後的又一突破。

改革之後,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不復存在;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(簡稱證監會)則將升格為直屬於國務院的政府機構。計劃指出,這些舉措旨在「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」。

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Ji Shaofeng告訴英國《金融時報》:「中國證監會將變得更加強大,這是件好事。」他補充說,以往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(LGFVs)發行的債券「存在大量問題,因為(國家發改委)將其視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的一種方式,而未關注於金融風險。」

但在「共同富裕」的框架之下,「習近平的核心目標就是安全......(包含)技術升級和規避風險」,隆巴德諮詢公司(TS Lombard)的經濟學家格林(Rory Green)說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分析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透過改革官僚機構,提升國家科技和金融實力,因應與西方日益加劇的競爭關係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分析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透過改革官僚機構,提升國家科技和金融實力,因應與西方日益加劇的競爭關係。圖片來源: Noel Celis/AFP/Getty Images

成立國家數據局

另一亮點,是中國還將建立一個國家數據局,以統一管理和保護數據資料。方案寫道:「當今社會,數字資源、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,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、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,必須加強對數據的管理、開發、利用。」

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的非常駐研究員陳啟亨告訴《華爾街日報》:「建立數據局是對擴大現有網路安全監管機構——中國網絡空間管理職能的全面改革,該機構在審查制度之外沒有什麼專長。」他補充說,該機構「將獲得更多的資源、人力和更大的預算來執行法規」。

彭博社報導,國家數據局將有助中國政府控制在經濟領域蒐集到的寶貴資訊,包括那些從互聯網產業蒐集到的數據。彭博社情報公司的分析師Tiffany Tam和Robert Lea說:「對國家安全的擔憂,使數據保護問題在分歧的兩方(政界及商界)都成為了焦點。但這個問題正變得越來越政治化。」

美國已經幾乎把中國所有最先進的公司和研究機構,都列入一份稱作「實體清單」的貿易黑名單,限制美國出口商對其銷售有關晶片、超級計算(supercomputing)、雲計算和數據挖掘等領域的相關產品。這些中國企業包括華為、中芯國際和浪潮集團等產業龍頭。

官僚組織縮編

根據人大會議上發佈的文件,中國還將把中央政府部門的職位數量削減5%,並將其重新分配到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,但沒有公佈受影響的員工總數。這是自1998年中央政府和國有企業改組以來最高的削減比例,顯示習近平已將建設一個更高效的政府作為其執政十年的標誌之一。

其餘機構改革的變化,還包含將中國最高衛生監管機構——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部分職責劃入民政部,該職責主要與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相關;中國將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政府層級中上移,使其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。

另外,負責處理國內群眾、境外人士、法人及其他組織給中國政府來信來電的國家信訪局,也被調整為由國務院直接管理,以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,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,更好維護人民根本利益」。

至於先前傳出中國將出台中央內務委員會,以改組公安、國安部門的消息,在此份方案中隻字未提。

獨立時事評論家蔡慎坤7日發表推文指,「如此重大的改革方案肯定不適合拿到人大討論,此前透過港媒放風可能也是試探,發現社會各界包括國際輿論反響太大,只好暫時按兵不動,待時機成熟再行操作,實際上現在中央完全掌控了國務院,改變公安部和國安部歸屬沒有必要,換了人就達到了控制的目的。」

(綜合報導)

©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